发布时间:2025-04-05 04:17:50 来源:头条一手网 作者:流水
1949年 3 月,中共中央机关要从西柏坡迁入北京,毛主席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喽!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毛主席的这句话很短,但是含义很深,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党的工作重心从此开始转移,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变。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啻于一次大型的考试。这次进京,既是考试,更是对我党的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第二层是警示,提醒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戒骄戒躁,防止腐败,李自成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关于李自成,这是毛主席第二次提起。早在抗战时期,郭沫若曾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关注,他非常认同郭沫若的观点。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打败了明朝的官军,占领了北京城。可是起义军进城后,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放纵了军纪,滋生了腐败。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贪图享受,到处搜刮钱财。最后,起义军失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遭到当地乡勇误杀。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起义军的失败除了外部原因外,内部滋生的腐败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毛主席说话向来有的放矢,早在两年前,针对我党的一名高级军事干部由于生活作风出了问题而枪杀了怀孕的妻子一事,就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1947年大年初二,原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为满足个人私欲,竟亲手用配枪杀害自己的妻子,而且他的妻子还是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三枪两命,此种行为的恶劣程度实为革命军纪、法纪所不容。也许,现在很多人对黄寿发这个名字很陌生。其实,在战争年代,黄寿发的名字还是还是很响亮的。在晋察冀军区,黄寿发是聂荣臻手下的得力部下和助手。开国上将杨成武和黄寿发不仅是福建同乡,而且是多年的老搭档、老战友。聂荣臻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干部,黄寿发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1911年,黄寿发出生于福建新泉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了个很讨喜的名字——寿发,意思就是让他生命长寿、事业发达。由于家贫,黄寿发七八岁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牛。当时,闽西地区的手艺人很多,特别是泥瓦匠这一行业比较发达。很多父母考虑到自己孩子的未来生活,都把孩子送到了“包工队”上去学手艺,黄寿发的父母也把小黄寿发送进了“包工队”做了一名学徒工。那时,他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旧社会,学徒生涯是很苦的,特别是泥瓦匠这一行业。说是学徒,其实就是不给工钱的“力工”。每天,当师傅们在工地上砌墙抹灰时,黄寿发的工作就是搬砖和运送泥浆。如果送慢了,轻则会遭到师傅的呵斥辱骂,重则就有可能被打耳光或挨上几脚,黄寿发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慢慢长大了。1928年,革命的浪潮席卷了闽西地区,很多青年纷纷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17岁的黄寿发也报名参加了赤卫队,成为了党组织的积极分子。两年后,19岁的黄寿发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不久,由于他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组织上根据他的优异表现,批准了他加入了党组织。入党后的黄寿发不但打仗勇猛了,而且思想上也更加成熟了。在红军最困难时期,黄寿发总是冲在最前面,就这样,他在战斗中逐渐成长起来。黄寿发先后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他是一步一个脚印,累积战功提升上来的军事干部。因而,黄寿发有着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是当时我军的一员骁勇善战的青年将领。后来,黄寿发因战功从团长提升为红一师师参谋长。这时,红一师的师长正是他的福建老乡杨成武,两位年轻的红军将领相见自然是十分高兴。从此,很长一段时间,黄寿发都和杨成武搭班子,他们俩既是老乡又是感情深厚的革命战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一师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杨成武任团长,黄寿发担任了三营营长。在著名的平型关战斗中,一一五师独立团按照师长林彪的命令埋伏在腰站地区附近。当平型关战斗打响后,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急令其在蔚县、涞源的部队迅速向平型关增援。这时,杨成武指挥独立团突然向敌人开火,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此次战斗,独立团共毙伤日军300余人,黄寿发率领三营始终坚守在阵地上,为赢得平型关战斗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久,独立团扩编成独立师。杨成武任师长,黄寿发担任了第二团团长。1939年,杨成武担任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黄寿发升任一分区参谋长。同年,在黄土岭战斗中,黄寿发协助杨成武指挥部队歼灭了日军混成第二旅团900多人,击毙了日军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创造了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的记录。同时,还还生俘了十几个日本兵,打破了日军“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的神话。黄寿发讲话由于黄寿发在抗日战场上的优异表现,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对他十分欣赏,他决定给黄寿发的身上再压点“重担”。1942年,黄寿发升任平西军分区司令员。黄寿发当上军分区司令员后,面对着手中的权力和过往的战功,心里面或多或少地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思想上开始有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时候在处理问题时,经常对部下疾言厉色,甚至动辄出口骂人,打人。同志们对他的这种做法很有意见,有些同志把他的这些所做作为反映到了军区首长那里。聂荣臻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同志们的意见。他亲自找来黄寿发并当面批评教育了他,可是黄寿发认为这是有人背后在搞小动作诋毁他,思想上一直转不过来弯。鉴于这种情况,组织上暂停了黄寿发的分区司令员的职务,让他反思反省。这段时间里,黄寿发失去了职务,也就失去了颐指气使的资本,他一度思想消极、思想上有抵触情绪。老战友杨成武看到了黄寿发的这种状态,心里非常着急,毕竟是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好兄弟。他找到了黄寿发,针对他身上存在的缺点和毛病,杨成武毫不客气地一一指了出来,并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了规劝。在杨成武的耐心劝说和教育下,黄寿发对自己的错误有了一些认识,他对老战友表示今后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做一些有利于团结周围同志的工作。杨成武看到黄寿发的态度有所转变,心里很高兴。在他的眼里,黄寿发毕竟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将。于是,杨成武找到了聂荣臻司令员,当面向聂荣臻汇报了他和黄寿发的谈话内容,并提出了将黄寿发调到自己的军分区担任参谋长的请求。聂荣臻也爱惜黄寿发是一位懂得打仗的将才,于是就批准了杨成武的请求。就这样,黄寿发又回到了军区一分区,再一次成为了杨成武的助手。杨成武早在1939年,黄寿发就收获了爱情。当时,中央对于军队干部结婚有具体规定,即“二五八团”标准。具体点说就是“年龄在25周岁以上,党龄(或军龄)在8年以上,职务是团职以上。”这三条标准对于黄寿发来说基本上都符合要求,黄寿发时年28周岁,军龄和党龄都是9年,职务已经是师级干部了。于是,经组织上批准,黄寿发和来自天津的姑娘何茵结婚了。何茵是天津静海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她从小聪明好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学生时代的何茵更是相进步的一位爱国青年,抗战爆发后,何茵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她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抱着抗日救国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她看到了革命的希望,何茵抓紧时间边工作边学习,她进步很快。由于她的学习成绩优异,组织上经研究决定派她去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学成后,何茵被组织上分配到了冀中军区电台任报务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黄寿发。在何茵眼里,黄寿发是一位年轻的“老红军”。虽然黄寿发只有28岁,可是他已经是一位军分区的首长了。特别是当她知道黄寿发曾经的战斗经历后,何茵的心里多了几分对这位战斗英雄崇拜的敬意。影视图片婚后,何茵为黄寿发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虽然做了母亲,可是在工作上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负责。不久,何茵担任冀中军区电台指导员的领导工作。由于电台的工作繁忙,何茵只能两边跑。有的时候遇到紧急任务,三五天回不了家是常事。这样一来,女儿的生活起居她就照顾不过来了。于是,何茵就通过天津老家的亲属,找来了一位名叫单洁英的年轻姑娘来做保姆。何茵的想法有两个,一是让单洁英带带孩子;二是让她给黄寿发父女二人做做饭、洗洗衣服,顺便多照顾一下丈夫的起居生活。单洁英来到后,很快地就担负起了保姆的责任。她白天带孩子,晚上给黄寿发做饭。单洁英不仅人很勤快,而且长得特别漂亮。由于何茵工作很忙,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每到夜晚,黄寿发面对着年轻貌美的单洁英就有些把持不住了,他脑子里产生了邪念,他有事没事的经常找些借口接近单洁英。单洁英也对这位年轻的“长官”有好感,一来二去的,二人就冲破道德的底线鬼混在一起了。1947年大年三十,何茵从驻地赶回家中准备和丈夫女儿一起好好过个团圆年。她一回到家中,女人的第六感觉让她感觉到家中的气氛有些异样。特别是她观察到,每当黄寿发和单洁英的眼神碰到一起时,单洁英的眼里总是流露出一丝慌乱和紧张。于是,何茵找了个机会,单独和单洁英谈了一次话。在她的严词诘问下,单洁英终于交代了她和黄寿发之间的苟且之事。当时,何茵非常震惊。冷静之后,她决定找黄寿发好好谈一下此事。黄寿发此时也心虚得很,不过他毕竟是有些阅历的人,当何茵询问他时,黄寿发坚决否认。后来,他看实在抵赖不过了,就假装生气摔门而出。黄寿发出了门,就找来警卫员边振海。他恶狠狠地对边振海说:“何茵这个女人简直疯了,我一天也不想看见她了。一会儿,你找个机会,等她外出上厕所时,一枪结果了她。完事后,我们就说是特务干的!”边振海一听,吓得半天没说话,最后他结结巴巴地说道:“首长,嫂,嫂子人不错啊!而且现在她还怀了您的孩子,我,我下不去手啊!您就饶了嫂子吧!”黄寿发一见边振海这种态度,就知道这事指不上他了。于是,他面目狰狞地对边振海说:“听好了,你小子要是敢说出去的话,我就要了你的命!”边振海吓得不敢吱声了。初二的那天早上,何茵把黄寿发堵在屋里。她明确地告诉黄寿发,此事必须得有个说法,否则,她将向军区首长反映问题。说完,何茵就向屋外走去。此时,黄寿发恼羞成怒,他拔出配枪向何茵连发三枪,打死了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儿……警卫班的战士们听见枪声,都纷纷持枪跑了进来。黄寿发强装镇定地对战士们说:“何茵的心胸太狭隘了,她为了一点小事就选择了自杀,太可惜了!”边振海躲在一边没敢说话。这时,军分区的司令员杨成武已经调走了,新任司令员是孙毅将军。孙毅接到报告后,就立即把此事上报给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经过军区保卫部门的严格调查,最终,黄寿发承认了枪杀何茵一事。不过,他反复强调,何茵为人太过强势、逼人太甚,他是一时没能控制住愤怒,属于激情杀人,愿意戴罪立功。当时,聂荣臻和军区的其他几位首长也都对黄寿发军事能力比较认可,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基本上倾向于杀了他太可惜,这次就放黄寿发一码,让他戴罪立功。就这样,黄寿发杀妻一案久拖未决达一年之久。毛主席后来,毛主席得知此事。主席极为震怒,光天化日之下,八路军的一名高级军事干部竟然枪杀了自己怀孕的妻子。此事无论如何,必须得有个交代。于是,毛主席给晋察冀军区下了严厉的指示:“不能原谅,执行枪决。”当黄寿发得知毛主席的指示后,他反而显得很坦然了。他当时向组织上提了一个要求:“我在晋察冀军区战斗了八年,这里有我很多牺牲了的战友,我死后也埋在这里吧!”杨成武对于黄寿发的死是既痛心又惋惜。痛心的是黄寿发为了女色竟然向自己的怀孕在身的妻子开枪,致使妻子和腹中胎儿双双毙命;惋惜的是黄寿发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名战将,如果能端正自己的世界观,那么八路军里就会多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后来,杨成武派人接回了黄寿发的女儿。他让人把孩子送到自己家中,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把她抚养长大。未经本人允许,严禁转载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